京东网购疑遇二手货 二手充新取证维权难

发布日期:2023-02-14 浏览次数:

small_220703082208298536.jpg

日前,网友频繁爆料称,曾购买过拆封或使用过的疑似二手商品,尤其是电脑配件、电子产品、衣服鞋帽等。3月4日,有买家称,前几天有网友频繁反映,在网店购买了一些疑似“二手货”,尤其是电脑配件、电子产品、衣服鞋帽等,已经拆封或者使用过。3月4日,有买家称在技嘉JD.COM自营店购买的主板有几个CPU针脚歪了。2月12日,也是在这家店,有买家说主板的针脚不直。3月5日,在华硕官方旗舰店,有买家称主板已拆封。

互联网销售平台开展7天内无理由退货、15天内换货的售后服务,方便了用户,但也对这些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处理那些有使用痕迹的退货商品,能否作为全新商品再次流入市场。同时,消费者在网购时遇到此类情况应该如何维权?

近日,网友陈先生在贴吧发言,称自己在JD.COM上购买的全新桌面内存条有明显的使用痕迹,虽然不影响使用体验,但看着内存条上明显的划痕,总觉得自己用全新的价格买了二手货。当他发现这个问题时,他向JD.COM的客服投诉。对方说可以七天内无理由退货,但不承认买的是“翻新货”。

一位资深电商经营者告诉记者,JD.COM分为自营和非自营两种模式。自营模式要求供应商将货物送到JD.COM的仓库,由JD.COM的物流配送。这种JD.COM引以为傲的自营模式,一般不太可能出现“二手货”。在非自营模式下,因为不占用JD.COM的仓库和物流,所以“二手货”出现的频率更高。

对此,JD.COM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自营店中,JD.COM对假货零容忍,对入库商品有非常严格的检查和抽检,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和有质量问题的残次品会严惩商家。在非自营店铺,也会在商家入驻、运营、售后、监管等全过程加强治理,维护卖家健康的竞争环境。

除了陈先生的遭遇,记者在JD.COM一些大型自营店也看到不少买家,声称买到了“二手货”。陈先生一直很好奇,这么多人退货换货,这些商品有多少会重新贴牌流入市场?即使返厂后,这些商品还能算是全新的吗?

据了解,国外一些网购平台,如亚马逊,一般会将退货商品以打折的形式退回市场。当他们再次返回市场时,会明确表示是退货产品,会给予一定的折扣。

据JD.COM相关人士介绍,在处理退货问题时,JD.COM会先将退货送到一个独立管理的仓库,即“零配件仓库”,这里主要处理二手货和残次品。经过专业检测后,会对退回的商品进行整理,退回给供应商进行更换;没有问题的话会扫描分类,按照物流系统分配的货物上架。但是这些商品只会在二手平台上销售,比如京东。COM的宝岛,而商品的真实情况会在出售时标注出来。

资深电商人士告诉记者,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模式,一些厂家为了节约成本,只是更换包装或者自行维修重新发货到电商仓库,这也可能成为二手商品流入市场的主要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知名IT、知识产权律师赵占领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是在正版、全新的网站上购买的二手商品,按照最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卖家涉嫌欺诈,他可以葛

“无论是把二手商品当全新商品卖,还是卖有质量问题的残次品,根据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合同法》,都可以追究厂家,这没有任何法律障碍。但难点是取证成本和诉讼成本。”赵占领也承认,由于网购商品取证难、涉案金额小,很多消费者在这个问题上普遍逆来顺受、逆来顺受。

购买了上述疑似二手内存条的陈先生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他拿不出直接证据来证明他买的内存条上的划痕是在购买之前造成的。赵占领表示,很多物流配送都是“先签后验”。签完单,打开包装,这些商品发现质量问题时,取证难度更大。同时,即使可以先验签,验货时也不会完全打开包装,导致部分用户无法仔细核实。

另外,由于网上购买的商品大多涉及金额不大,如果涉及金额在时间、人力、诉讼费等方面都远远超出,很多消费者会选择顺其自然。赵占领律师提醒,除了司法途径,消费者还可以向工商部门投诉,如果厂家涉及欺诈,工商部门可以查处。此外,还可以利用网络交易平台制定的规则进行投诉、退货、申请赔偿。当然前提是消费者要提高取证意识。

请进
提交留言